媒体关注
-
04
18【人民日报】安徽合肥建设新一代算力集群——算力集群助力前沿技术加速推广
本报记者 李俊杰 孙佩瑾《人民日报》(2025年04月17日第 06 版)算力工程师在调试设备线路。运维工程师在对设备进行例行维护。“巢湖明月”超级计算机。以上图片均为阮梦生摄算力是什么?对你我生活有什么影响?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质生产力,算力的飞速发展正推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加速推广,进而服务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领域。近年来,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安徽合肥瞄准需求、抢抓机遇,建设了包含我...
-
04
17【安徽日报】祝贺中国科大团队!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
4月13日,在第50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赋权企业中科知奇联合研发的“非接触式心脏健康监测技术及应用”项目,从全球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超千项科技成果中脱颖而出,荣获金奖。研发团队历时数年,攻克了微弱信号提取、环境噪声抑制、多场景适配等核心技术难题,将医疗级监测精度与无感化体验结合,为心脏早期预警提供全球领先的全新解决方案。目前研发团队已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20余项,并完...
-
04
15【合肥日报】可实现“隔空测心” 中国科大研发技术获国际大展金奖
本报讯 4月13日,在第50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其赋权企业中科知奇联合研发的“非接触式心脏健康监测技术及应用”,凭借其创新性与应用价值,从全球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超千项科技成果中脱颖而出,获得金奖。在“非接触式心脏健康监测系统”的加持下,用户躺在床上,凭借悬在胸腔上方的传感器即可完成心脏健康监测,呼吸、心率、心电图、睡眠质量、人体姿态、卒中风险等多项数据在显示屏上清晰列明,这就是...
-
04
14【中国科学报】中国科大薛天团队:探索光与生命的奥秘
薛天(右二)与团队成员在做实验。受访者供图本报记者 王敏光,是生命体最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照明介质和工具。对科学家而言,光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对人类生命健康的深刻影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教授薛天团队在国际上开拓和推动了“光感受调控生命过程”的研究,取得了多项原创性成果。近5年来,该团队3项成果发表于《细胞》,多次荣获“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生命科学十大...
-
04
11【科学网】研究团队实现高压电流的高精度量子测量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的孙方稳教授与张少春副研究员,联合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安徽省国盛量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基于金刚石氮-空位(NV)色心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一种量子电流互感器,实现了0.05%的交流幅值测量精度。目前,该量子电流互感器已经在变电站成功挂网运行,实现了交流电的实时状态监测,验证了量子传感在电力场景中的实用性。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应用物理快报-光子学》,同时...
-
04
10【合肥日报】2025年“科学突破奖”揭晓 中国科大近50名师生共获殊荣
本报讯 近日,被誉为“科学奥斯卡奖”的“科学突破奖”(Breakthrough Prize)2025年度获奖名单揭晓。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四个大型国际合作实验——ATLAS、CMS、ALICE和LHCb获颁基础物理突破奖,中国科大在其中三个实验中作出重要贡献,近50名师生作为合作组署名作者位列获奖名单中。中国科大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物理电子学专业和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师生参加了ATLAS、CMS和ALICE三个...
-
04
09【人民日报】中国首次实现星地实时量子通信和万公里密钥共享
原标题:中国首次实现星地实时量子通信和万公里密钥共享相隔一万多公里,如何分发量子密钥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彭承志、廖胜凯等联合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等单位组成的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量子微纳卫星与小型化、可移动地面站之间的实时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在单次卫星通过期间实现了多达100万比特的安全密钥共享。在此基础上,联合团队和南非科研团队合作,在...
-
04
08【安徽网】中国科大:建强“科大硅谷” 助力四链融合
4月7日,在全省教育大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舒歌群表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科技创新源头活水,打造人才汇聚成长高地。他提到,要建强建好“科大硅谷”和科技商学院,助力四链深度融合。立德树人方面,中国科大将大力培养“六有”大学生,以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发展需要为牵引,完善学科专业设置及动态调整机制,推进“双一流”建设,推动科教融合,加快实施深化科教融合的“一特区、两工程”。针对安徽三大...
-
04
07【中国教育报】中国科大 樱花绽放
3月30日拍摄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区樱花大道(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胡毅洋 摄) 3月30日,一名女子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区樱花树下拍照。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近日,位于安徽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樱花绽放。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5-4-5原文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5-04/05/content_144740_18412146.ht
-
04
03【中国科学报】科学家提出单原子催化剂设计全新理论模型
本报讯(记者王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路军岭、武晓君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杨冰团队,创新性地将前线分子轨道理论引入单原子催化剂设计中,成功研发出兼具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单原子加氢催化剂,实现了前线分子轨道理论在多相催化中的实验佐证与突破性应用。该研究为高活性、高稳定性单原子催化剂设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模型,有望为人工智能高通量筛选催化剂奠定新的理论基础,并大幅加快高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