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
06
26【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国科大实现具有聚集可调双发射性质的三维手性分子碳纳米环
记者从中科大获悉,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杜平武教授课题组合成了首个具有聚集可调双发射性质的手性双环分子,并与杨上峰教授课题组合作,通过AIE效应实现了圆偏振发光性质(CPL)的增强。这项研究成果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以“An unexpected dual-emissive luminogen with tunable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nd enhanced chiroptical property”为题发表(Nat. Commun.2022,13,3543)。具有聚集...
-
06
26【安徽日报】中科大实现新型自旋量子放大技术
本报讯(记者 陈婉婉)记者6月21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教授彭新华研究组在自旋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提出和验证了弗洛凯(Floquet)自旋量子放大技术,灵敏度达到了飞特斯拉(即10的负15次方特斯拉)水平。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并被选为“编辑推荐”文章。目前,对量子放大精密测量技术的探索仍然有限,实现信号放大主要依赖于量子系统固有的离散...
-
06
24【科技日报】我研究团队揭示电荷转移过程中核量子效应重要作用
科技日报合肥6月23日电 (记者吴长锋)记者23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物理学院赵瑾教授研究团队与北京大学李新征教授合作,发现固体—分子界面的超快电荷转移与质子的量子动力学有很强的耦合,揭示了电荷转移过程中核量子效应的重要作用。该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科学进展》上。固体与分子界面是研究太阳能转化过程的最重要的原型体系之一,界面的光激发载流子动力学是决定太阳能转化效率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在光催化、光...
-
06
24【中安在线】中国科大实现新型自旋量子放大技术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记者6月22日从中国科大获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教授彭新华研究组在自旋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提出和验证了Floquet自旋量子放大技术,灵敏度达到了飞特斯拉(简写fT,即10的负十五次方特斯拉)水平。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并被选为“编辑推荐”文章。现代自然科学和物质文明是伴随着测量精度的不断提升而发展。随着量子力学基础研究...
-
06
24【中国科学报】新型自旋量子放大技术灵敏度达飞特斯拉水平
本报讯(见习记者王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教授彭新华研究组在自旋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提出和验证了Floquet自旋量子放大技术,灵敏度达到了飞特斯拉水平。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并被选为“编辑推荐”文章。随着量子力学基础研究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原子、分子、自旋等物理系统可以实现微弱信号的量子增强放大。相比基于经典电路的传统放大技术,量子增强...
-
06
23【科技日报】二叠纪末陆地生命大灭绝硫酸盐气溶胶或是重要因素
图为一群异齿龙在二叠纪的环境中捕食 视觉中国供图科技日报讯 (记者吴长锋)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该校李梦涵博士以高精度硫同位素分析为主要手段,对澳大利亚悉尼盆地的二叠—三叠纪地层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西伯利亚大火成岩省喷发产生的硫酸盐气溶胶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和沉降是陆相二叠纪末生命大灭绝的重要因素这一新观点。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地球科学综合学术期刊《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距今约2.5亿...
-
06
22【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国科技大学自然指数跃升全球第九
据安徽省科技厅消息,在日前国际知名机构发布的2022自然指数年度机构榜单中,中国有4所高校院所进入全球10强,分别为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北京大学。其中,中国科学院已连续十年位列该排行榜全球第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相较去年跃升两位,排名全球第9。近年来,中国科技大学持续产出重大科研成果,相关成果更是屡屡登上国际顶级学术期刊。2022年2月10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同时发表了中国科学...
-
06
22【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国科大在基于协同抑冰的活细胞低温保存方向取得新进展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近日,中国科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赵刚教授与中国科大附属第一医院刘会兰主任合作,基于二维碳化钛(Ti3C2Tx) MXene纳米片的协同抑冰效应,实现了活细胞的高效深低温冷冻保存。冰晶的形成和生长及其造成的损伤,是活细胞、组织和器官等天然生命材料,以及活细胞构建物和培养物等生物复合材料的深低温冷冻保存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深入了解冰晶形成的机理,开发高效的方法或技术,有效调控降温冷冻和...
-
06
22【科技日报】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治疗研究获突破性进展
科技日报讯 (记者吴长锋)近日,科技日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胡伟教授团队牵头,全国48家卒中中心参与的ATTENTION登记研究项目研究证明,对于急性基底动脉闭塞(ABAO)导致的脑卒中患者,与最佳药物治疗相比,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血液循环》。该研究结果对于发病24小时内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
-
06
22【光明日报】我科学家在自旋量子精密测量上获重要进展
本报合肥6月21日电(记者常河 通讯员王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教授彭新华研究组在自旋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提出和验证了弗洛凯(Floquet)自旋量子放大技术,灵敏度达到了飞特斯拉(即10的负十五次方特斯拉)水平。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并被选为“编辑推荐”文章。审稿人认为该工作“为精密测量以及检验新物理规律提供了超灵敏方法”。随着量子力学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