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3月16日电 (记者吴兰 通讯员 刘爱华 )从中国科大东区到合肥市特教学校,单程距离13公里。从本科生到硕士研究生,六年多来,周锐在这条路上往返了百余趟,累计“走”了千余公里,定点帮扶十余名特教学生。脚下走的路,渐渐“延伸”成了他身上沉甸甸的责任。
在中国科大,有很多像周锐一样的同学,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因为参加志愿服务时,统一佩戴标志性的红色帽子,他们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小红帽”。
“雷锋们”与雷锋的约定
1994年,共青团中央推出“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为响应号召,当年3月,中国科大信息管理与决策科学系93级同学向全校发出“学雷锋树新风”倡议。该系7位同学联合向校团委递交《关于成立芳草社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申请书》和章程草案,并最终得到校团委、校党委审批。3月21日,中国科大“芳草社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在校内正式成立。同年9月,中国科大芳草社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经团中央和全国学联注册、授旗,成为安徽省第一个在团中央注册的青年志愿者协会。自此,“学雷锋志愿服务”在中国科大从“个体化”迈入“组织化”。
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当时,周锐还在读小学四年级,作为四川人,他看到电视上忙于救援的志愿者们的身影,就立志“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2016年,周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科大。刚入校,他就加入了中国科大芳草社青年志愿者协会。
第一次去合肥市特教学校,看到孩子们天真灿烂的笑脸,周锐深受感动。2021年的一天,周锐像往常一样去特教中心做志愿工作。在校园里,他遇到了五年前陪伴过的一位盲人小朋友。周锐开心地呼唤着他的名字,没想到他立刻“认”出了周锐。
小朋友告诉周锐,他记得每一个陪伴过他的哥哥姐姐的名字。这件事让周锐深受震动,原来付出的一个微小善意,能让人收获那么长久的温情。“志愿服务的经历改变了我对生活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它将会是我永不放弃的一份事业”,在周锐心中,“志愿服务是雷锋精神的延续,是新时代‘雷锋们’与雷锋的约定。”
在中国科大,有一支“星级”志愿者服务队——芳草社图书馆志愿服务分队。每月他们都主动清理一次学校的阅览室、自习室,每周他们都会在图书馆的图书漂流区轮流值班,让同学们的闲置图书“漂流”给真正需要的人。不仅如此,志愿服务队还承担了校园阅读推广的责任:积极组织校内的各种读书会,参加校外各类读书类文化比赛。
如今,以周锐和图书馆志愿服务分队为代表的“雷锋们”有很多。截至目前,中国科大芳草社青年志愿者协会已拥有了16个专项服务队,29个团体会员,正式注册志愿者13385人,并逐渐“成长”为同学们“想得起、找得着、靠得住”的志愿服务队伍。
志愿服务“场景”变“常景”
志愿服务不是一次的热心,一时的热情,而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中国科大,志愿服务不是一处“场景”,而是随处可见的“常景”:迎新时帮忙扛起行囊的肩膀、军训时穿梭运水洒下的汗珠、科技活动周中耐心细致的服务、夜跑时安静守候在书包旁的身影、 “一帮一”启明星导航活动中的殷殷期许、教材回收(春蕾计划、图书漂流)背后的默默协调、四点半课堂上详细的讲解、特教手语课堂中认真学习的面庞、毕业时的微笑祝福……志愿者们在“立足校园、辐射周边、报效社会”的“大”服务格局下携手并肩,昂首向前。
志愿服务暖人心,雷锋精神代代传。中国科大有一场已经持续了24年的志愿服务接力。
1999年,中国科大响应团中央、教育部的号召,积极参加“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成为全国最早参与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的高校之一。当年,中国科大选派学生分赴青海、甘肃支教。从第2届支教队开始,中国科大研究生支教团扎根宁夏海原县,先后共选派154位队员在宁夏海原接力支教。2022年,学校首次新增贵州省六枝特区支教点。从最早一批“70后”到现在的“00后”,这场接力依旧在继续。
2023年2月23日,“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六十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要加强志愿服务保障和支持,不断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
对此,中国科大党委副书记邓建松表示,“雷锋精神历久弥新、永不过时,志愿服务是新时代雷锋精神的重要体现。作为高校教育者,我们要时刻关注青年一代,时刻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让志愿红‘点亮’雷锋精神。”(完)
中国新闻网 2023年3月16
https://m.chinanews.com/wap/detail/chs/zw/25002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