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陈牧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能够被其中任何一所国际顶尖的高校青睐,就会倍感骄傲。可是有些人却同时持有多所世界名校的“入场券”,伦正言就是其中一位,堪称“学神”。
作为中国科大新一届本科优秀毕业生,这位山东潍坊的大男孩即将前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始自己的硕博生涯。在毕业之前,他和同学游了一趟黄山,他说,住在山脚下听着瀑布的水流简直
“爽呆”,自己好久没有那么轻松过了。
回溯多年的求学历程,伦正言说,随性地生活着,并保持一份好心态以及对学习的定力,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
兴趣和浸润成最好的老师
“这是我萌萌的爸爸和漂亮温柔的妈妈。”这两天,伦正言在朋友圈里晒出了自己的父母,背景是中国科大本科生最高荣誉——郭沫若奖学金的颁奖典礼现场,伦正言正是34位得主之一。
提到父母,伦正言满脸幸福。“我爸特别喜欢捣鼓些什么,妈妈就比较中规中矩。”在伦正言儿时的印象中,没有任何化工基础的爸爸抱着一本厚厚的《树脂与塑料》的书翻看,还让儿子把喝过的酸奶的盒子留下,替代烧杯和试管做实验,就这样开起了一家小“化工厂”。当别人在大学选专业被各种因素左右时,伦正言非常笃定地跟招生老师说:“我要上材料专业”。虽然如今所学跟爸爸做的完全不同,但伦正言却在一开始就知道这条路可以走得通。
父母的陪伴在伦家从来没有缺失过。“从小到大,我们家每天一顿晚饭都要吃一个多小时,侃的全是天南地北。”得知别的小朋友家很快就吃好了晚饭,甚至在外面匆匆解决一顿,伦正言笑称,自己长大后跟人打交道从来不发怵,跟国外老师交流无障碍,估计就是在家庭饭桌上练出来的。
家中的民主氛围由来已久。小时候妈妈问他要不要上兴趣班,他说喜欢国际象棋上的图形,于是爸妈便陪着他学了好多年。伦正言说,自己从小就能坐得住,学棋回来,一个人对着机器练习,再把下棋的笔记拿去给老师分析;再后来又学了电子琴,如果下午要去学琴,他可以从早上九点练习到下午四点都不停。“我比较随性,一直跟着兴趣走,现在仍然觉得这些东西学了没有坏处,可以从小开发智力,养成一种总结反思的习惯。”
上科大是“最爽”的决定
小学是班长,中学是班长,高中是团支书,伦正言一直顺风顺水,也是那种让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除了爸妈生的脑袋好,我从小就喜欢把事情提前做好。”伦正言说,这种自主的提前意识也让他在学习上一直保持着游刃有余。就是大学毕业论文,伦正言也在截稿十多天前就早早提交,这节奏还带动了同一个实验室的同学。
伦正言坦言,自己很少遇到挫折,“比如我感到这次考试可能要考砸了,就赶紧提早复习。”直到高考全省排名出来之后,他没有按照旁人的预期考上清华或北大,才初次尝到失落的滋味。
“但是我很快就调整了心态,当时填报志愿时,科大的招生老师和师兄都跟我和我父亲聊得特别好,于是我就做了这辈子最爽的决定,来到了科大,进入了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也是这份难忘的记忆,让伦正言连着两年都主动申请作为招生志愿者,回自己的生源地参与招生工作,“比如会跟有意报考科大的学生聊聊这里可以自由选专业,老师与学生关系比较融洽,或者用手机拍点实验室里神奇的燃烧现象、加热发光现象,展示给咨询的孩子们看。”
如果说高中的学习只是身体劳累,伦正言说,在科大的学习则让他身体和精神都感到了压力。
“我记得有一门《有机化学》课程就特别难学,而我的脑回路更适合逻辑思维,后来我就选择了材料物理方向。”
跟普通人一样,“学神”也有缓解压力的办法,不是打篮球,不是打游戏,而是吃。他加入了学校的美食社,参与校内的美食文化节,品尝了不少美食。“学校东门外的小龙虾,南门外的烧卤都特别好吃。”外面的商业场所开辟了新的美食店,伦正言总要约着不同的人去吃,而他通常是那个确定地方以及点菜的人。“和同学去吃,还可以交流,多好呀。”言语间,就露出了一个老饕的本质。
不要保底只为证明自己
在大学里,伦正言继续发挥着一直以来的“坐得住”的态度对待学业,学业也对他有了真诚回报——新生奖学金、连续两年国家奖学金,让伦正言实现了“财务自由”。
在中国科大,学业压力本来就不小,伦正言却渴望有更多的挑战。他在大一的时候,就申请加入了科大教授陈乾旺的功能纳米实验室。“陈老师是个太好的人了。”伦正言说,导师对每一位加入团队的学生都非常尊重,“陈老师给我们回邮件,从来都会礼貌地带上称谓。他还认为,每个人来实验室都是希望对自己未来科研有所提升,不是来打杂的。”在陈老师的实验室里,他能够平等地参与到课题里。
“现在能源问题特别紧张,通过电解水产生氢气,不仅热值高,而且没有污染,如何才能降低成本,就要寻找催化剂了。”几年下来,伦正言在导师和学长们的带领下,一点点在这个领域深挖。在实验室期间,他还在美国化学会的核心期刊《能源环境科学》上发表了《氮掺杂石墨烯包覆的过渡金属合金——高效而又持久的析氢反应催化剂》,多篇论文的发表也对他申请国外名校深造起到了重要作用。
选择国外名校深造,对伦正言而言更像是对自己能力的一次证明。“我没有申请保底校,也就是说我申请的每一所学校,都是我特别想读的,不然就不读了。”
经过紧张的准备和申请,从今年年初开始,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理工学院等多所世界顶级的高校都向伦正言伸出了“橄榄枝”,并承诺全额奖学金。最终,伦正言选择了跟随锂离子电池方向的学术大牛,前往环境优美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继续自己在能源材料方面的研究。
“未来会怎么规划呢?”面对笔者的提问,这个眉目俊朗、说话带笑的小伙子突然认真思考了起来,“我希望以后能谋一份教职,或者投身工业界把我的研究成果落实到生产上……但不管怎样最后还是要回国的,毕竟爸妈年纪也大了。”对于伦正言而言,思考这一问题可能还为时尚早,属于他的最好的时代,或许才刚刚开始。
《中国科学报》 (2016-05-26 第8版 校园)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6/5/312568.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