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视察安徽两年来,我省科研成就斐然,科技创新成果层出不穷——
美女机器人“佳佳”将有“医生”小伙伴
创新快乐,这是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给安徽科技创新精英们的祝福,也是对中国科大师生的谆谆寄语。两年间,科研院校做出了哪些科研成果,创新企业开发出哪些新产品,年轻的学子对人生做了哪些努力和规划?近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对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合肥到过的地方、见过的人进行了回访。
量子通信取得突破进展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后,我们备受鼓舞,两年来可以说是‘撸起袖子加油干’。”潘建伟团队成员、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老师廖胜凯说,在量子通信方面,国际上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后,在全体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到月,已经实现了三大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技术发展和空间尺度量子物理基本问题检验前沿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与技术基础。
此外,去年量子通信还完成了一次重要突破纤量子通信骨干网络“京沪干线”在2017年9介绍,“京沪干线”全长里,连接北京、上海,贯穿济南、合肥等地,可为沿线城市间的金融机构、政府及国家安全部门提供高速、高安全等级的信息传输保障。
廖胜凯介绍说,开通当日,结合“京沪干线”与“墨子号”的天地链路,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使用量子加密视频会议系统,分别与合肥、济南、上海、新疆等地成功进行了通话。随后,又与奥地利科学院院长安东·塞林格进行了世界首次洲际量子保密通信视频通话。这标志着我国在全球已构建出首个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网络雏形,为未来实现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潘建伟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取得的成果引起了广泛关注。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提到“墨子号飞向太空”,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提到“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墨子号”系列研究成果发表后,引起了国际学术界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其中在2016年和2017年,“墨子号”相关成果两次入选英国《自然》杂志点评的年度国际重大科学事件。
新款医学机器人在路上
两年前,我国首台特有体验交互机器人“佳佳”在中国科大一亮相便惊艳四座。随着机器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人工智能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
被称为“佳佳之父”的中国科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陈小平带领团队,一直在研发机器人,这两年一直没闲着。“现在工业机器人正在很多行业被大规模应用,我们走访很多企业,发现了不少问题。”陈小平说,比如机械臂定位不够精准等,因此过去一年一直在对技术进行改造,让工业机器人更加灵巧。
此外,陈小平说,未来人机合作的安全性和交互性是重要方向,比如不同种类机器人如何解决安全性问题等,因此该院的科研团队一直在对软体机器人和柔性机器人进行研发。“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来视察后,给两个研发团队以极大鼓舞。”去年,中国科大自主研发出一款机器人柔性手爪,可抓握多种形状、尺寸和材质的物体,获得不少奖项,其中包括在第21届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及学术大会上获得的“最佳操作奖”。
在交互性方面,“佳佳”的受欢迎让人类期待人工智能可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陈小平透露,“多轮对话”将是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重点方向。下一步,他们将从实际应用出发,从医学、制造业、生活服务等方向进行研发。
“医学是我们今年的重点方向,目前正在研发的一款医学机器人,可以通过对话完成初步预诊,再配合其他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医疗资源不足和分配不均衡等问题。”陈小平透露,目前这款全新的医学机器人的硬件已经初步完成,软件正在制作,很快就能与大家见
打造精准扶贫资源平台
日,在中国科大校园里见到博士研究生吴茂乾时,他刚刚荣升为父亲,人生又多了一个新角色。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科大时,他作为学生代表向总书记汇报了自己的人生计划——希望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带到人民群众中去。两年来,他做科普、忙扶贫,努力实现着自己的承诺。
“曾经的支教经历让我永生难忘,也受益无穷。”吴茂乾说,2011
年,他以队长身份带领中国科大研究生支教团第十三届支教队赴宁夏海原支教。当时,吴茂乾在海原三中担任信息技术老师及团委副书记,负责学生发展和扶
“正是那段经历让我感触到,支教或许可以影响孩子们,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因此需要精准扶贫,为他们精准提供创业就业机会。”
在此背景下,吴茂乾设计了“西海固的种子”精准就业创业资源平台,该平台整合当地线上线下资源,为西海固地区中青年提供就业创业相关政策资讯、渠道市场、教育学习、资金融通、法务财务、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产业链合作等方面的精准有效资源。
为了让项目尽快落地,吴茂乾再赴陇西。据其介绍,目前“西海固的种子”项目已经启动,预计今 月可正式上线。对于这颗“种子”的未来,吴茂乾也充满希望:
2019年要把它做成宁夏西海固地区精准就业创业第一平台。”
石墨烯将变可穿戴设备
一张透明的薄膜,可以卷成卷纸状,还可以随意弯折——这不是普通薄膜,而是用最新纳米材料制造技术和工艺做成的新一代石墨烯银线复合柔性透明导电膜。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观看安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成果集中展示时,这个石墨烯导电膜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模型。如今,超大尺寸的透明导电膜即将在今年下半年实现量产。
“这种透明导电膜的技术,可以做成大尺寸的触摸屏,因为具备柔韧性可以开发柔性触控功能。”合肥微晶材料科技董事长吕鹏介绍说,经过两年的研发和技术升级,不仅大尺寸的触控样品已经出炉,石墨烯的产品也开发了不少,“比如利用石墨烯柔韧性开发可穿戴设备;利用其导电功能,在健康领域开发护腰、眼罩等可发热的红外产品,这些产品已经陆续上市。”
牙齿手术拍照将更精确
在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的科技创新成果集中展示区,美亚光电的展示设备增加了新成员。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我们展示的设备还是一台中视野的口腔CBCT。”合肥美亚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研究所副所长吴明介绍说,这两年美亚光电把设备进行升级,已经做成了一台超大视野的口腔CBCT,拍摄范围更大了,拍摄精度更是达到了0.12毫米,在诊断领域用得更加广泛。
“精度的提升不仅能减少病人的痛苦,也能降低就医成本。”吴明说,传统齿科修护做模具需要咬石膏,精度不高,一次咬完不准确还要不断调整。这台机器的手持成像设备不仅小巧,还可以做到数字化三维成像,只要给牙齿“拍个照”就行了。像类似牙齿正畸手术,就可利用计算机辅助手段准确调整方案,把看病的成本降低。
创新环境吸引人才落户
在中国科大现场展示的安徽科技创新企业中,两年来都有不少科技创新产品问世。“两年前,总书记来视察时看了我们的4款产品,这两年我们在总书记的鼓舞下,加大研发力度,取得飞速发展,又推出了8款新产品。”华米科技副总裁章晓军告诉记者,这些新产品共15次获得全球工业设计大奖。截至2017年12月31日,王牌产品小米手环总出货量已突破4500万只。今年初,华米科技还成为安徽首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
“一方面中国市场非常强大,另一方面我们也得益于安徽的科技创新环境,给了企业新的发展空间。”章晓军说,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他清楚地记得,2016年以前,华米想从北上广招人非常困难,不愿意落户合肥是主要因素。“到了2016年下半年,随着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这一状况有了明显改观。”章晓军介绍,这两年好几个北上广名校的高材生选择到华米工作,并在合肥买房落户,甚至还有一位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高管把家从北京搬到了合肥。
用科技来解决民生难题
“两年前听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的重要讲话,给了我们自主创新非常大的动力。”科大国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杨杨带领的是一支来自中国科大计算机系的软件研发团队,也是我省软件龙头企业。
两年间,科大国创致力通过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政府、民生及各行业领域解决“痛点”,提升政务效率,增强百姓获得感,也打通了“产学研”的链条。“比如在民生领域,我们通过搭建的智慧平台助力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杨杨说,电梯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如何解决维保过程中的痛点,科大国创将数据采集部分、数据传输部分、中心处理部分以及应用软件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电梯物联网监控系统,进行维保和监控,既便于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又能减轻工人的工作量。据透露,“梯联网”项目刚起步,目前在少数地方试点,待成熟后将可推广。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吴碧琦/文王从启/图 新安晚报2018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