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0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事故灾难次生衍生与多灾种耦合致灾机理与规律”项目启动实施会在合肥召开

10月30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事故灾难次生衍生与多灾种耦合致灾机理与规律”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合肥召开。范维澄院士和邱爱慈院士等项目咨询专家、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周桔处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长飞副校长,以及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等项目和课题承担单位和参与单位的研究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共9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范维澄院士主持。

 

 

朱长飞副校长首先致辞,感谢项目咨询专家对科大的帮助与支持。他指出,由于项目涉及的单位、学科比较多,需要进一步凝练关键科学问题,制定合理的技术路线,特别希望得到各位专家的指导。学校非常重视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人力、物力、渠道经费上都有支持,希望通过承担此类项目,能够提升相关学科的能力水平,解决重大科技问题,服务于国家社会经济的需求。

 

周桔代表中科院感谢项目咨询专家的支持,并介绍了中科院对有能力承担国家重点专项的团队的支持。他还介绍了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与以往科技部项目的变化,强调项目承担单位责任很大,希望各课题承担单位多支持项目承担单位的工作,一起把项目做好,把成果凝练好。

 

 

会议期间成立了由范维澄院士和邱爱慈院士分别担任组长和副组长的项目咨询专家组,成员包括合肥工业大学梁樑教授、华北电力大学刘连光教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舒立福研究员、西安科技大学邓军教授、清华大学袁宏永教授和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周福宝教授。朱长飞与周桔共同为专家颁发了聘书。

 

项目负责人刘乃安研究员分别从项目总体目标与研究内容、任务分解与考核指标、技术路线与进度安排、研发团队及组织管理、预期成果与风险分析等五方面汇报了项目实施方案。各课题负责人分别介绍了课题的研究内容、关键技术、创新点和实施计划(专题设置、研究方案、考核指标)、课题对项目的支撑作用等具体内容。

 

咨询专家就项目的研究目标、技术路线、仿真预测、应用示范以及项目内部沟通管理等,给出了具体意见建议。专家组组长范维澄院士做了项目实施方案的总结指导。他指出,项目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筹划管理,聚焦重大事故灾难防控的主攻方向,避免项目研究任务分散,注重全过程创新,包括机理、技术、装备、标准规范、人才队伍、研究基地和设施基础、管理机制程序等不同层面的创新。

 

“重大事故灾难次生衍生与多灾种耦合致灾机理与规律”是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负责管理的“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共性基础科学问题”方向设立的第一个项目。该项目面向重大事故灾难防控的重大需求,旨在认识事故灾难各种要素的相互制约机制、多灾种耦合机制和灾害链复杂演变机制,进而对灾害次生衍生的风险进行科学预测与防控。项目总体着眼于易发生重大事故灾难的城市-森林区域、电力和油气基础设施等承灾载体,研究灾害多物理场耦合与灾害链模式体系,以及灾害次生衍生的临界条件与预测方法。在此基础上,从重大危险源、大规模人群和事故灾难,即“物、人、灾”三方面研究风险防控技术。研究的核心目标是揭示大尺度火灾、油气泄漏、爆炸、地磁暴灾害等灾害相互耦合和次生衍生机理,并发展相应的模拟分析技术,实现由单一灾害的研究向灾害链复杂演变及其防治技术研究转变,为重大事故灾难风险防控提供基础理论、方法、模型、分析软件和风险预测评估系统。项目将在灾害次生衍生与多灾种耦合的“动力学演化”和“风险防控”两方面构建理论体系,预期将在大尺度火灾、爆炸、油气泄漏、地磁暴灾害的次生衍生与多灾种耦合致灾理论体系,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监测预警与管控技术,以及重大事故灾难风险动态预测评估系统等方面取得突破,有力提升我国预防和处置重大事故灾难的科学化水平。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