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7

【​合肥晚报】揭秘中国科大“宝藏课程”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一门课,被许多同学称为“宝藏课程”,那就是中国科大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设的《火灾学》。在这门课上,学生们大胆创新,设计了许多趣味小实验,“火云掌”“火焰书法”“烟雾瀑布”……每项实验都有着独特又有趣的视觉效果,昨日,科学+工作室来到中国科大,也“上了”一堂“宝藏课”。

记者体验“火云掌”: 手掌热但不烫

在这些趣味实验中,“火云掌”是视觉效果最震撼,也是最受大家欢迎的火灾小实验之一。在科大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生们向记者再现了这一实验过程。

他们先准备好一盆清水,然后利用泡沫产生剂在清水中打出一定量的泡沫,再将丁烷气体打入泡沫中,随后,迅速用手捞出些许泡沫,并立刻用点火器点燃,火焰随即“在手上”燃起。在专业人士指导及严格安全条件下,记者在现场也体验了一番,就手部的感受而言,在火焰燃烧的几秒钟内,手掌会有热感,但并不会觉得烫,这种热感也会随着火焰的熄灭而迅速消散。同时,记者发现,燃起火焰的高度和时长,与每次捞起的泡沫多少基本呈正相关。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利用泡沫来储存丁烷气体。”科大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一学生谭欣龙告诉记者,在手上点燃的正是泡沫内含有的丁烷与空气混合形成的可燃气体。而由于手被泡沫水润湿,水在丁烷气体燃烧过程中会带走一定热量,起到了保护手的作用。“点燃后虽然手部能明显感受到热辐射,但由于手部比较湿润,并且泡沫内的可燃气体有限,因此燃烧时手部不会干到明显高温。”

除了“火云掌”,科大学生们发挥创造力,还开展并呈现了“火焰书法”“火焰瀑布”等效果颇为酷炫的小实验。在“火焰书法”实验中,学生们用火、宣纸和含有相关化学品的墨水等,呈现出一个个“立体燃烧”着的图案和字形。

“宝藏课程”

激发学生更大兴趣

这些趣味实验的设计及呈现,其实是中国科大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火灾安全科学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火灾学》课程中的内容。由于这样新颖、活泼的教学方式,这门课程被许多学生都称为“宝藏课程”。

中国科大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王禹介绍,这门课程采用了国内外顶尖火灾科学工作者联合授课的方式,通过新颖的教学模式,对火灾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有趣和生动的教学。“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火灾中的物理化学过程、传热、火羽流、固体与液体燃烧等,以此来提升学生对火灾科学的理解。”

“课程一经开设便受到了研究生们的欢迎。”王禹介绍,科大《火灾学》教学中的一大特色就是要求学生分组,自行设计一个趣味火灾小实验并做成小视频。在展示这一实验后,再用PPT等形式具体介绍实验现象和背后的机理。大家看到的一些实验视频,就是学生们的一项作业成果。

这项教学内容有一个核心要求:先前展示的实验必须有趣!

“因为想要吸引别人来听后面的理论讲解,就必须先用有趣的现象吸引人来看。”王禹表示,这种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引导大家以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更进一步的去思考、去学习。同时,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互动过程,把大家可能觉得比较枯燥的火灾学知识,融在有趣的实验中。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一学生肖成名告诉记者,在这项实验作业中,大家更积极、更有兴趣的去探究火灾安全领域的科学知识。“设计、呈现实验的过程极大增强了我们学习的体验感。查阅资料、设计实验、团队配合、原理讲解……我们会为达成一个目标,更主动去了解知识,而且对这些知识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

科学世界,奥妙无穷。不过在此科学+融媒体工作室再次提醒,所有相关实验都在专业人士指导及严格安全条件下进行,请勿模仿。

合报科学+融媒体工作室

合报全媒体记者 刘畅司晨/文 吴翰林/摄

《合肥晚报》 (2022年12月6日第A13版)

https://newspaper.hf365.com/hfwb/pc/content/202212/06/content_367512.html